從小到大,我們不斷回答一個問題 ━━「你的夢想是什麼?」
在資源充足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築夢踏實」的路途上無須翻山越嶺。
偏鄉孩子許下的夢,卻被現實砌成的磚牆給限縮得好小好小……
它們反覆出現在作文簿上、在朗讀比賽的講稿裡、在童真的耳語間,但卻很難真正實現。
我們也發現,偏鄉孩子對於未來的想像與眼界總是因為身處的環境、經濟條件而倍受侷限。
在遠離都市的山與海之間投入偏鄉教育多年,博幼基金會總是不斷自問,究竟如何真正實踐教育脫貧的理想?那句「你想帶什麼到偏鄉」並不只是口號,更是一句自我提醒。
孩子的未來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將教育帶到偏鄉,讓孩子掌握對未來的選擇權,成為一個個勇敢的追夢者。在邁向理想的途中,博幼也會一路相守、呵護孩子直到最後。
「期待有一天,教育能終止貧窮世襲,弭平城鄉差距,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未來的能力。」
博幼基金會相信教育能打破貧窮世襲,提供教育服務、社工輔導服務、畢業生追蹤服務,長期陪伴偏遠地區孩子穩定學習。
• 因材施教的小班制:透過差異化教學給孩子最適合的教材與客製化進度,老師能夠專注回應孩子的個別需求。同時也培訓在地人成為課輔老師,補足偏鄉師資缺口,營造地方永續的學習動能,也創造偏鄉就業機會。
• 引進社工服務:為孩子提供會談、家訪、心理支持及資源媒合,大人穩定的愛與陪伴,讓博幼成為孩子的第二個家。
• 提供畢業生追蹤服務:持續給予獎助學金、就學及就業協助,讓孩子有能力自主改善經濟,終止貧窮循環。
• 博幼用教育帶路,彌補城鄉資源差距,我們相信「一位老師,能改變一個孩子;一群老師,能改變一個社區」給每個孩子一個選擇未來的能力,讓知識帶希望回家。
博幼用教育帶路,彌補城鄉資源差距,我們相信
「一位老師,能改變一群孩子;一群老師,能改變一個社區」
給每個孩子一個選擇未來的能力,讓知識帶希望回家。
追溯孩子築夢的軌跡
談到對於未來的想像,孩子說:「未來的生活,不須豪華,但也不要過困苦的生活。」也有孩子告訴我們:「我想過著不要在農田或工地工作的生活。」
能夠穩定學習,並且在長大後擁有安穩的生活與收入,是許多孩子對自己最大的期待。博幼基金會為孩子築起第二個家,讓他們放心依靠,直到有一天孩子能順利與社會接軌,有能力完成兒時的夢,並成為自己的靠山。
「其實...我本來就沒有靠山。」——聖凱説
國中時面對母親離世的現實打擊,聖凱才第一次切實感受到人生失去了靠山與支柱的迷茫。當時甚至不斷否定自己:「其實我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和別人拚的…」
在舅媽、學校老師及博幼老師的鼓勵下,聖凱開始拾起書本用功,除了從課本裡得到知識,也主動為自己的人生爭取一個翻身的機會。
而博幼提供的獎助學金,也協助聖凱減輕經濟負擔,脫離「有一餐沒一餐」的貧苦生活。
如今的聖凱,成為了一名保家衛國的消防員,步入安穩的生活,也完成了學生時期曾與自己立下的約定,成為自己人生的靠山。
今年23歲、來自博幼雲林中心的家偉出身於經濟弱勢的聾啞人家庭,從小二到國三畢業,一共在博幼紮紮實實度過8年的學習時光。
高中、大學時期也透過博幼的獎助學金支撐起生活,也因為過去在博幼時常有機會前往企業參訪或參加職涯探索活動,讓家偉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領域,並從中挖掘出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家偉說,在課輔班很開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博幼「把自己導向一個跟社會接軌的狀態。」現在即將順利大學畢業的他,還在持續學習英文,打算靠自己一步步完成出國進修的夢想。
博幼基金會深入全台 42個 偏鄉,為 3600名 學生提供穩定的課後輔導。也持續提供高中以上的孩子 畢業生追蹤服務-
• 超過 900位 博幼孩子順利就業
• 83% 就業中孩子薪資高於基本工資
• 已就業畢業生平均薪資超過 3萬6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