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情緒狀況 |
一、事前處理: 1.制定規則,以免學童出現情緒反應時,影響到其他學童。 2.課輔老師以身作則,平時對學童表現冷靜正向的情緒。 3.在學童出現嚴重情緒反應時,課輔老師將學童帶離現場,以免使事態擴大。 4.課輔老師對於學童的情緒反應,冷靜應對,減少責罵,避免與學童硬碰硬。 5.課堂中,製造讓學童可檢視自我情緒的機會:例如可帶領學童製作情緒臉譜,讓學童認識各種情緒,並使學童瞭解自己在何種狀況時會出現何種情緒,此種情緒會對自己造成各種正負面的影響,以此試著讓學童可更進一步瞭解自身情緒狀態。 6.在課堂中,若進行討論,課輔老師可帶領學童養成平心靜氣的討論風氣,若出現學童大小聲之狀況,隨即予以制止。 7.若學童的情緒狀況未見改善,可與社工員、工作人員討論,衡量學童是否須接受心理異常(心理疾病)之鑑定。 二、情緒起伏大(包括各種不同情緒,而影響學童自身生活) 1.與學童訂定自身規則: 2.在學童每次有情緒反應時,課輔老師將學童帶離現場,若時間許可,則嘗試安撫;若時間不允許,則請學童於安靜處待其平復,或是交由現場的工作人員處理。 3.課輔老師可準備一鏡子,若學童出現情緒起伏時,引導學童照鏡子,看看鏡子中的表情,並讓學童想想,應該有什麼表情比較恰當(此點對容易發脾氣的學童較為有效)。 三、發洩情緒時影響其他學童 1.制定規則,加以處罰、制衡:可與學童說明,適當的情緒表達是被允許的,但是若是過度的發洩,甚至影響到其他同學,則是需要被處罰的,以此方式,讓學童了解自身行為不得宜,並且須接受處罰。但是處理學童的情緒問題,宜慎用處罰,因為情緒有困擾的學童本身即無法控制其情緒,若課輔老師給予學童過於嚴厲的處罰,學童的情緒反應有可能更大,課輔老師處罰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童了解自己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若是課輔老師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達到目標,也可以不必使用到處罰的規定,例如:給予學童立即性的提醒。 2.引導學童進行反思:由課輔老師引導學童,喚起學童了解自身行為對其他同學的影響,可試著讓學童想想,若是其他人有這樣的狀況,自己會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感覺?等等。 3.當學童出現合適舉止時,適時給予鼓勵:若學童可控制自身情緒,可把握機會,加以鼓勵。 四、無法表達情緒 1.利用情緒臉譜,引導學童認識情緒,並協助學童勇於表達。 2.課輔老師隨時給予學童關懷、支持,並且隨時提醒學童,不需壓抑自己,起碼在課輔班可以很安全的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