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學童學習狀況

一、事前處理

 

在處理學童學習狀況時,課輔老師可參考下列各點:

1.對學童學習而言,最重要的是學習意願:
對於課輔學童而言,許多學童因為平時學業即屬落後,因為在學業上得不到成就感,所以學習意願極為低落;建議課輔老師,引起學童學習動機、意願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學童可感覺到自己有所進步,在學習中可得到成就感,學童自然而然慢慢願意學習。

2.提升學童學習意願的方式,以鼓勵、陪伴,代替強迫學習:
強迫的填鴨學習,一方面無法得到學童自發性的學習意願,一方面可能無法讓學童學習的習慣繼續延續;課輔老師宜以鼓勵、陪伴的方式,帶動學童學習。

3.了解學童學習方式,並協助予以改進:
課輔老師可多加了解學童的學習方法,若是發現有錯誤,可跟學童討論,例如:有學童覺得數學就是要用背的,演算題目都是在硬記演算的過程,很明顯的,對數學學習的方向嚴重錯誤,課輔老師若是有發現,可跟學童討論澄清。

4.課輔老師對於自身的教學方式隨時做調整:
當課輔老師發現班級學童已許久無進階,或是進步狀況不理想,課輔老師可能須思考是否該調整自己上課的方式,如同前文所述,課輔老師不須拘泥在同一方式中。

5.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童:
課輔老師對於學童之學習狀況,仍須公平以對,不因學童學習落後,即予以貼上標籤,認為學童就是學不會,所以也就相對的將其忽視,應盡量避免。

6.每次上課時,確認本次課程教學目標:
課輔老師於每次上課前,皆需要備課,並且確認每位學童本次上課時與預計的進度;老師預期的目標進度,不應與學童可達到程度相差過大。

7.讓每位學童皆能參與課堂活動:
在課輔老師設計課堂活動時,盡量設計為課堂中所有學童皆能夠參與的活動。這裡的參與,並非只是學童可以參加,包括課輔老師的給分、講評,都應為所有學童皆可得到,差別僅在得到多與少的不同,以免有學童因為無法得到活動的鼓勵,而失去信心,不願參與。

8.隨時檢視每位學童學習、進步情形:
課輔老師對於每位學童的進步情況,應隨時予以掌握。有時學童因為學習時並未確實了解各項觀念,可能只是將練習做完,如此在檢測時,就會出現學童練習做完,但是檢測卻無法進階之情況。

二、班級學童學習進度落差大

1.利用小老師制度:在課室經營中,小老師制度是很常被應用的一項方法,以學習進度較為超前的學童,負責指導學習落後學童,此方法在課輔老師無法兼顧到班級中所有學童,或是班級進度落差大時,可減輕課輔老師負擔。但是要注意的是,學童所教給學童的方法是否正確,避免進度落後學童學習到錯誤的學習方式;學童間的教學,是否有確實進行也是須考慮的重點,曾發現有小老師在教同學時,是直接將答案告訴同學;請一學童指導另一學童時,指導者的態度是否良好,都是需要請課輔老師注意的要點。

2.課輔老師改善時間分配:若是班級學童間進度落差大,課輔老師可用以下方式:學童寫練習時,規定每人先寫兩頁,寫完以後,馬上交給課輔老師訂正,若是班級進度落差大,此方式可將學童至台前訂正的時間錯開,學童不致於同一時間擠在台前,或是等候老師。但是課輔老師需隨時將學童練習範圍的練習本解答準備好,以使訂正、講解速度加快。

3.學童調班:若是學童程度相差過大,嚴重造成課輔老師上課時的困擾,可與負責的工作人員討論,是否將學童重新分班,或是調班,將學童重新排列組合後,以使學童程度能夠較為統一。

三、班級學童學習普遍無信心

1.以簡單問題為入門,循序漸進:學童若因為程度落後而無信心,課輔老師可先由較符合學童程度的簡單題目作為引導,並適度給予鼓勵,例如:「這些題目你可以寫阿,表示你可以繼續學下去,老師會一直陪你的。」使學童安心,並且稍微得到一些信心。

2.以其他生活事項作為類推媒介:曾經遇過一學童,興趣是玩攻城掠地的戰略電腦遊戲,但是對於數學題目如:「631顆櫻桃評分成六箱,每箱共有幾顆,還剩幾顆?」之類的問題並不會算,於是改變問法,將題目改成,「有631個士兵,要去攻6座城,平均分配,剩下的士兵負責守城,請問攻向每座城的士兵共有多少人?有幾個人守城?」學童馬上將答案算出。課輔老師可利用學童生活中可運用的題材,以類化到學童學習情境中。

3.多加鼓勵:對許多信心不足的學童而言,對其信心打擊大多是來自旁人(尤其是成人)。課輔老師可藉由對學童的多加鼓勵,提起學童的信心,終止學童的習得無助。

四、班級學童共同抗拒某科目

1.課輔老師改善教法:在課輔班所遭遇過學童共同抗拒某科目的狀況,大多為學童無法適應課輔老師的教法,造成學習成效不佳,因而無成就感,而抗拒。此時,課輔老師可嘗試向學童共同討論,何種方式可讓學童更容易了解課輔老師所教。由此為方向,課輔老師改善教法。

2.運用不同的活動進行課輔:許多課輔老師在課堂中,當學童抗拒某科目,即設計不同的活動進行課輔,以引起學童的學習動機。常見的活動,例如英文課的搶單字活動─課輔老師可在黑板上寫出單字克漏字,製作字母卡,公佈於黑板上,讓學童搶答;數學課時也可利用活動,例如:算數搶答競賽之類活動。建議課輔老師採用團體競賽,或是分組用學童輪流的方式進行活動,以班級共同的活動感增進學童的學習動力。

3.與學童溝通:當課輔老師找不到學童抗拒某科目的原因時,有課輔老師利用與學童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童之想法,並且找出學童抗拒該科目的原因,以此方式試圖化解學童抗拒心理。

五、班級學童上課無反應

1.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在學童上課無反應的狀況中,課輔老師常用的是在課堂中進行小遊戲、在上課中與學童稍稍談論學童感興趣話題、下課時與學童聊天、一起玩……,積極增加師生互動機會,久而久之,學童上課的狀況可予以改善。

2.瞭解學童無反應的原因,是否對老師進行「無言的抗議」;是否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是否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而全班皆無心學習?課輔老師可詢問學童,了解狀況,再予以排除。

六、班級學童容易分心

1.將易分心事物剔除:例如班上的物品、黑板上的塗鴉、時鐘、學童私人物品─玩具、手機……等等,讓學童分心的事物予以排除。

2.訂定於班規中:將上課專心訂定於班級公約中,藉以形成明文規定。

3.課輔老師確實了解學童程度,以免進行課輔時的教材都是學童所不懂的範圍,造成學童無心學習。

七、班級學童產生學習倦怠感

1.鼓勵需循序漸進:再課輔一開始,鼓勵不宜過度,即一開始即在獎賞上下猛藥,之後課輔老師很難收拾。

2.給予成就感:正常而言,學童若是得到成就感,並不會有倦怠感,反而會更起勁;課輔老師需了解學童學習程度,給予適當的教材,以使學童能夠獲得成就感。

八、班級學童平時練習成果與檢測結果嚴重落差

1.課輔老師需嚴加審視學童平日的練習是否確實達到該程度:學童是否平時練習時無確實回答問題,或是以其他方式(其他學童教的、抄答案、亂寫……)作答,而造成實際程度與檢測範圍有所落差。課輔老師平日即需確實了解學童狀況。

2.檢測時不增加學童壓力:課輔老師可能因為希望學童能夠有所進步,而在檢測前向學童嚴厲的精神喊話─即恐嚇。此方式對某些學童而言可發揮效用,但是對於某些學童而言,則可能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檢測結果。課輔老師需多注意自己鼓勵學童的語氣,避免「恐嚇」的語言或態度。

3.與各分校專職社工反應:有時課輔老師可能發現造成此狀況的原因是因為練習題目與檢測題目的難度不同所造成,若發現此情況,請課輔老師盡快向各分校專職社工反應。

九、班級學童不願進階

1.學童是否對老師有所依賴:學童可能是因為害怕一旦進階後,必須重新調班,因而不願進階。狀況可以由下說明─

(1) 如前所述,在同一地區之所有課輔班其規則(尤其是獎勵辦法)應該予以統一,避免學童產生比較,或是認為課輔老師大小眼。

(2) 在統一獎勵標準後,學童若是仍有依賴情況,課輔老師一方面可向學童說明:「不一定會分班,如果真的分班後,下課或是有任何問題時,還是能夠來找老師。而且其他班級的老師,也跟老師一樣,也會對你很好的。」使學童安心。

(3) 另一方面,課輔老師也需向學童說明:「如果是因為不想被調班而無進階,老師會覺得這樣對你的進步沒有幫助,老師會覺得很內疚,會教得很不起勁。可以幫忙老師嗎?」「老師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你能進步,你能幫老師嗎?」以師生關係作為說服學童的理由。

(4) 倘若課輔老師認為學童程度落差很大,但是自己能夠負荷得了,或是有其他原因認為將學童留在自己班上較調至其他班上對學童有幫助,可與工作人員討論,是否可將學童是為單一案例處理。但是此點不建議課輔老師列入一開始的考慮中,為迫不得已的下策,以免造成制度不一,形成不公。

2.學童是否因為缺乏信心:學童可能因為缺乏信心,因而不願(或是不敢)進階。課輔老師若發現此狀況,應適度給予學童鼓勵,在學童練習時,課輔老師可以常給學童:「你後面的題目也會做了耶,可以繼續進階了。」「你後面的觀念都懂了,不繼續進步太可惜了。」之類的訊息,漸漸讓學童的恐懼感消失,建立信心。

3.學童是否安於現狀:學童可能覺得之後的內容較難,不願或懶得進階。課輔老師若發現此狀況,可強制讓學童寫之後範圍的練習,並告知「如果亂寫,一定會有處罰,因為你對自己不誠實。」當學童寫完後,也是同樣給予學童適當鼓勵「你還是可以寫完的,這對你不難。」若學童狀況嚴重,課輔老師可與學童約定若進階後可得到一小獎勵(例如點數、小卡等),使學童有更多進步的動力。